乾眼症的簡單分類及成因
「乾眼症」是困擾現代人的文明病(佔成人人口比例的10-15%),它的成因雖多,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別。第一大類是導因於淚液分泌量的不足,這包含了「原發性淚液分泌不足」和「次發性淚液分泌不足」。「原發性淚液分泌不足」的原因不明,「次發性淚液分泌不足」則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風濕免疫性疾病所引發之「乾躁症」。
此外,任何減少角膜敏感度的狀況,例如糖尿病、長期隱形眼鏡的配戴、眼部手術….等等,也可能導至淚液分泌不足。至於第二類,則是因為淚液的揮發量過高所引起。這部份的乾眼症病患包含了長期的眼瞼發炎、正常但較大表面積的眼裂、甲狀腺眼疾….等等。
乾眼症屬於慢性疾病,根治並不容易,因此病患需要有「與病共舞」的心理預備,並且與醫師充分配合。乾眼症的療法基本上可以分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內科療法」與「外科療法」三大方向。只要遵照醫囑並持之有恆地治療,大部份病患依然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乾眼症病患的生活建議
避免眼表面直接的外在刺激:盡量遠離空調出風口,避免抽煙或空氣污濁的場所,並保持室內溼度(使用暖氣或在比較乾燥的房間裡,可考慮在室內放一盆水)。
嚴重乾眼症患者在早晨起床時,常因眼表面乾澀而在開眼時造成眼表傷害,可在睡前使用眼藥膏。
養成定期「濕潤眼表」之習慣:注意適量的眨眼頻率,避免在強光下看電腦或閱讀。
減少熬夜、攝取咖啡因、或抽煙。養成良好的進水習慣。
若干口服或眼用藥物可能減少淚液分泌,若使用某種藥物後引發乾眼症狀加重,可與專科醫師討論用藥之選擇。
乾眼症患者因淚液較少,角膜容易受傷,較不適宜配戴隱形眼鏡。
合併眼瞼炎的病患必須定期熱敷,以溫和、稀釋過的嬰兒洗髮精或眼瞼專用清潔液清潔眼瞼,或給予適當之消炎藥物治療。
富含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對乾眼症可能具有療效。這些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合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可以減少發炎並且改變瞼板脂肪的成分。食物中的鮭魚、鯡魚、沙丁魚等均含有豐富的Omega-3,流行病學統計發現飲食中較高的omega-3可減少乾眼症。
乾眼症病患的內科性療法
人工淚液:人工淚液除了提供潤濕功能、加添水分等功能外,尚有稀釋發炎物質、降低淚液滲透壓等效用,因此為乾眼症病患最常使用的療法。如果對防腐劑過敏或使用頻率較高(一天超過四到六次眼劑,含非人工淚液的其他藥物),建議改用不含防腐劑的潤滑用眼藥水。
自體血清:血清中具有類似淚液的成分,此外也富含生長因子,因此可用以治療嚴重的乾眼症病患。每次製備後的血清可以冷凍保存3-6個月,因此病患不必太過頻繁抽血。
化痰劑 (黏液溶解劑): 用以治療呼吸道疾病的黏液溶解劑局部使用時,可以減少眼表面絲狀綴生物、黏液、或黏液斑塊的形成。
植入型人工淚液: 此為放置在下眼結膜深處的固體人工淚液,它可以慢慢地釋放出潤滑劑,在24小時內保持眼睛的濕潤。但缺點是放置不易(需眼科醫師示範) ,且病患感覺眼表濃稠,視力稍微受到影響。
抗發炎療法: 乾眼症不單單只是淚液分泌量不足,揮發太快,或是淚液成分失常而已;目前已知眼表的發炎反應也扮演重要的腳色。因此,局部使用類固醇,或Restasis (環孢靈表cyclosporine 眼用藥水)也是治療的另一個方針。Restasis 已在2002年經過美國藥品食品檢驗局(FDA)認證用以治療慢性乾眼症,它是目前市面上所有乾眼症藥物中唯一證實對淚液分泌量有增加效果的藥物。
抗生素:口服四環黴素或其相關藥物(doxyclcine)對於眼瞼板發炎,尤其有酒糟鼻體質的病患特別有效。然而這類的病患最好能夠同時注意眼瞼清潔和熱療法輔助。局部維他命A藥膏:可用於睡前使用,但其效果目前仍有爭議。
若伴有全身免疫系統疾病的病患,則需配合風濕免疫專科醫師共同治療。
乾眼症病患的外科性療法
以外科療法治療乾眼症一般用於重度、內科療法治療成效不彰的病患。常用的術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淚小管填塞:以栓塞法將淚小管開口加以阻塞,其作用原理類似水槽的塞子,只讓少量的淚液流出,讓更多的淚液可以留在眼表面,幫助維持眼球上的淚膜穩定。一般而言,眼科醫師會先使用暫時性、可溶解的栓塞以測試治療效果;如果暫時性的栓塞法能改善乾眼症的症狀,醫師才會放置永久性的栓塞。接受淚小管填塞的病患須注意術前是否有嚴重發炎現象,以避免處置後因發炎物質長期留置眼表而造成眼表傷害。
眼瞼縫合術:極嚴重的乾眼患者、合併其他角膜病變或眼瞼癒合不全之患者,可施行「眼瞼縫合術」,以避免進一步之惡化。
文章出處: 臺大醫院眼科部-乾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