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重大疾病眼睛先知道

眼科醫生請病患轉診大有深意

單純看眼科,卻被眼科醫師告知得轉診到其他科看診?別懷疑,事實上眼科和很多科別都有關聯,包括:內分泌科、腦神經外科、免疫風濕科……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眼睛扮演著偵測器的角色,往往由視力改變等眼睛症狀,發現身體其他部分的疾病。

視力出狀況 恐是心血管病變前兆

人體的眼睛看似是獨立的器官,其實牽動著重要的心血管系統和腦神經系統,眼科醫師是可以從瞳孔看進去,直接看出腦神經、心血管系統到眼睛的構造是否健康。在身體構造中,只有眼睛能和腦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雙向流通,這也就是為什麼腦中風時,也會有眼中風的風險,若有心血管疾病者發生血管硬化,眼睛也會呈現相對應的問題。

眼睛中有著「任督二脈」,分別和腦神經系統和心血系統有關聯:眼睛中的「視網膜」屬於腦神經系統,「脈絡膜」則屬於心血管系統,而視網膜層構造如同腦神經系統一般,稱為感覺神經層,而脈絡膜層提供視網膜充分的養分及氧氣,微血管層的密度是人體內最高。

 

視網膜連接腦神經系統,最主要的工作是視力,能將眼睛收到的訊息透過視神經傳到腦部,轉化成影像。從生理學來看,視神經為腦的延伸,視網膜是視神經的末梢,所以可以藉由視網膜細胞檢查,了解腦細胞的狀況,國外就有許多研究試圖藉由視網膜檢查,來早期偵測阿茲海默症。

 

糖眼症有失明危機 成因環環相扣

除了心血管疾病外,糖尿病對眼睛同樣有極大的影響,甚至有導致失明的危機,幾乎可以稱為「糖眼症」。因此若已被內分泌科醫師確診是糖尿病,一定要儘快去找眼科醫生報到!

糖尿病對眼睛的影響,從眼睛外部到內部都有,眼睛內部的構造每一個都跟醣化作用息息相關。「角膜」因為糖尿病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使角膜敏感度下降,患者感覺不出眼內異物或病變,角膜很容易糜爛或潰瘍;眼睛的玻璃體容易液化,造成玻璃體剝離,形成「飛蚊症」,但是有時玻璃體在剝離時,拉扯視網膜,會造成視網膜裂孔、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末期糖尿病患會在「虹膜」長出新生血管,造成眼壓高及出血,加上糖尿病患者對一般眼壓的耐受力較正常人差,一般人能夠忍受的眼壓,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已經會造成視神經纖維的損害,如果再加上本身眼壓偏高,就更容易造成視野缺損。

此外,糖尿病患者水晶體容易產生病變,得到白內障的機率約為正常人的3倍,若糖尿病患者年齡小於40歲,機率更高達20倍;在視力的調節上也會衰退得比別人早,老花提早報到;此外,糖尿病患在視網膜上的病變,會形成出血與水腫,正是造成糖尿病患失明的最大原因。

人體免疫系統失調時,抗體會攻擊自己的身體,當攻擊眼睛的結膜或角膜,就會導致眼睛發炎;若攻擊眼內負責排水的小樑管道,可能會令小樑閉塞、眼壓上升形成青光眼;若是攻擊虹膜的位置,就會出現虹膜炎;若是攻擊淚腺就會造成乾眼症,這也是免疫系統最容易攻擊眼睛的位置。

由上述可以得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許多都和眼睛息息相關,因此建議民眾,千萬不要自恃年輕,就輕忽了眼睛出現的一些症狀,因為眼睛其實反映著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因此當有視力減退或飛蚊症等異常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讓眼科醫師幫忙判斷是否身體出了其他方面的問題。

 

文章來源:康健雜誌 陳瑩山醫師專欄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