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健保資料顯示,25%青光眼病患年齡層在49歲以下,有年輕化趨勢。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醫師表示,過去青光眼患者大多是年長者,但隨著高度近視比例愈來愈多,再加上頻繁使用3C產品,因此近年來的確有許多年輕的青光眼患者。
青光眼初期的脹痛、酸澀症狀容易輕忽,許多患者沒有警覺,最後中心視野被遮蔽時才緊急就醫,許多患者甚至幾個月內就惡化至失明。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青光眼患者已突破34萬人次,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25%青光眼病患年齡層在10~49歲,也就是每4位青光眼患者中就有1位以上年紀小於49歲。呂大文醫師表示,高度近視者變多、頻繁使用3C產品,年輕人的診斷率提高。許多年輕人發現自己視力雖然1.0,但卻總覺得某些地方看不清楚,就醫之後才發現竟罹患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種慢性、進行式的不可逆神經病變,主要是因為眼壓過高會造成視神經受損,所以青光眼一般被公認是視力的殺手。初期眼壓過高時,患者會覺得眼睛脹痛、酸澀,後來會慢慢造成視野周邊缺損,最後當中心視野缺損時就會造成失明。呂大文醫師表示,由於一般人都是雙眼看事物,當一眼視野缺損時不容易發現,所以門診中許多患者都是影響到中心視野時才就醫,愈晚治療,就愈容易失明,所以建議高度近視者每年檢查一次眼睛,而且偶爾單眼測試一下視野是否正常。
若確定罹患青光眼,治療方式以控制眼壓的眼藥水為主,但根據一份臺北榮總資料顯示,每4位青光眼患者中僅有不到1位患者持續用藥2年,超過9成患者皆在第1年內即自行停藥。呂大文醫師表示,造成青光眼患者醫囑性不高的原因是使用眼藥水後,許多患者會有燒灼感、異物感,再加上青光眼就算治療也只會持續惡化,所以患者便容易放棄治療,導致惡化速度加快,更容易造成失明。
圖文來源: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style/daily/20180530/38028505